闽南行

(之二)

广济桥 开元寺

曾俊贤

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来到潮州市无人不来看看这座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其余三座是: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位于广东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朝十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至开禧二年(1206),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激十二桐,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东墩鉎牛坠入江中。故有民谣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该桥集梁桥、拱桥、浮桥于一体,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孤例。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兼作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1958年改中段浮桥为钢梁桥,全面加固维修。为保护修复这一全国重点古建筑,1989年,下游一公里处另建新韩江大桥,承载两岸交通重任。

开元镇国禅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内的开元路,是古城内一个著名的古典建筑,广东省的著名寺院,成为潮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为当地增添点旅游色彩。开元寺,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

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风格,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

美食小食,土特产:中国地大人多,口味不一,潮汕地区留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美食就是各类肉丸,特点是爽口,弹牙。我们最后一顿旅游餐是在汕头市品尝当地的肉丸火锅,牛肉丸,墨鱼丸,吃过后的确值得回味。导游还特别向我们介绍一种用佛手腌制而成的特产,叫老香黄,是潮汕三宝之一。真正的潮州三宝:嵌瓷,金漆木雕,潮绣。牌坊街建成后,潮州有了新的潮州三宝:老药吉,老香黄,黄皮潮汕凉果老香黄(也称老香橼、佛手香),是用佛手柑(也称五指柑、蜜罗柑或福寿柑)的果实腌制而成的,因其药用价值显著备受潮人青睐并享誉海内外,通过这种精工细作式的腌制过程,使之具有增进食欲、理气化痰功效,可治胃痛、腹胀、呕吐、嗝噎、痰多咳喘等疾病和解酒舒气等功效。因此老香黄成为潮汕人家庭必备的药用凉果,且久藏不坏,愈久药效愈佳。

待续

广东肇庆2014-07

 

www.zhencang.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