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张加祥不解之缘-1

     张加祥,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从事四十多年新闻工作生涯,曾四次分别出任新华社河内分社常驻记者、首席记者和社长,与越南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不解之缘。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张-1-字    我从一九七零年第一次见到张加祥首次随同中国摄影代表团访越来到越南河内市曲灏街六号新华社河内分社时,他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是那么文质彬彬,斯文友善、轻言细语、书生十足。一九七一年,张加祥首次出任新华社河内分社记者。当年我们毕竟都还很年轻,熟络后才发现他原来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新闻战士,他不仅是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是一位精通越南语言的翻译专家。在越南抗美战场的恶劣坏境和激烈战斗中,我曾多次目睹了这位书生气十足的青年记者,不顾美机狂轰滥炸和枪林弹雨,奋身实地采访,分秒必争地掌握越战第一手材料,令我们大家刮目相看。

     后来,张加祥第三、第四次出任新华社河内分社首席记者和社长期间,尽管我们大家的工作身份都改变了,但我仍然与他在中越边界(中越关系正常化前夕)和河内、广宁等地再续前缘。他一如既往像我昔日值得信赖的兄长战友良师智者那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贵的真情和深刻的印象。在与张加祥交往多年中,我们深深体会了张加祥早已与越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加祥为迎接中越建交60周年和迎接中越友好年,推出了本名为《从战火硝烟到革新开放——我笔下的越南》新作,我们为这位成绩卓越的朋友感到高兴,并寄以由衷美好的祝福。越南驻中国大使陈文律为张加祥的新书写的序言中说:“张加祥是越南人民的老朋友。40多年来,他一直同越南人民以及越南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宣传越南、宣传越中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从他文章的字里行间,从他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他对越南人民、对越中友好那种始终不渝的宝贵感情。” “在越中睦邻友好和全面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今天,这本书的出版值得庆贺,我相信将会受到越中两国读者的热烈欢迎。”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张-新书     现推荐新书《从战火硝烟到革新开放——我笔下的越南》所收编的一篇的文章,解开张加祥与越南结缘之谜,全文如下:

访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加祥

第一次同张加祥接触是通过电话联系的。虽然年过花甲已经从新华社退休,但是作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外国问题研究会理事、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特别是作为资深的越南问题研究专家,他退休以后的工作并不比原先少。听说故乡的报刊要采访,他很爽快地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张加祥,194363日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今盐都区)中兴乡河夹寺。在解放前后典型的穷乡僻壤的故乡的土地上,他生活了19年多,度过了童年吃糠咽菜的苦难岁月。他开始上学的时候,面临的家境是:祖父祖母年老,父亲多病,妹妹年幼,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小脚的母亲身上。在难以想像的困境中,依靠国家的助学金,依靠亲朋好友的资助,艰难地维持学习。从河夹寺小学、盐城县时杨中学到江苏省盐城中学,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6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张-4-字1967年大学毕业后张加祥被选调到新华社任编辑、记者,分管越南、印度支那和亚太地区的报道。1970年秋天,他参加著名摄影家石少华率领的中国新闻代表团第一次访问越南。他们一直深入到北纬17度线的永灵特区抗美前线,亲眼见证了美国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和越南人民的顽强战斗。根据越南总理范文同的建议,回国后他们出版了《胜利属于英雄的越南人民》一书。也就是这次出访归来,张加祥第一次发表了摄影作品,可以说这是他作为文字记者走向摄影家的起点。19719月,张加祥开始了常驻越南的第一个任期。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20037月,他作为新华社记者先后常驻越南4个任期,累计时间达18年,其中1984年起任分社负责人,1990年至2003年的两个任期任分社首席记者。

在近40年新闻工作生涯中,张加祥发表了大量的文字报道和摄影作品,包括以柳山、呼然、姜夏等笔名发表的作品。此外他还出版了《中国作家海外游记》、《人民的公仆焦裕禄》、《从越南风云到科威特历险》、《我所了解的越南》、《越南》、《越南文化》等著作。摄影是张加祥的业余爱好,也是他的特长之一。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至今已有近20幅摄影作品入选国内、国际摄影展览。他的著名作品《悠悠岁月》在中国第八届国际影展以及加拿大、越南的影展中受到高度评价。新华社播发他的摄影作品达1000多个底。

1971年至1975年是张加祥常驻越南的第一个任期。谈起这段经历,张加祥说,那是越南战争最激烈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签订以前的近一年时间,美国出动了多种飞机,使用了各种炸弹、导弹、改进的电子设备,对越南北方的居民稠密区、学校、医院、工厂、农村、公路、桥梁等,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不仅越南人大量伤亡,外国人伤亡事件也多次发生。1972510日,中国驻越南经济代表处被炸;1972822日,美国飞机悍然炸死了中国“红旗151号”轮船长周茂臣、副政委马传珠等5人;就连法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驻越南外交机构和外交官也遭到轰炸,法国驻越南总代表被炸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临时代办被炸伤。当时新华分社的工作条件很困难,电传机等发稿设备都搬进了防空洞。最激烈的还数1972年年底的12昼夜,每天从傍晚到第二天清晨,再加上中午前后的几个小时,敌机频繁袭击,河内、海防的许多居民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河内的钦天街遭到美国B-52飞机的铺式轰炸,其破坏程度就同后来中国唐山大地震遭到的破坏差不多。

说明: 说明: 说明: 说明: 张-3-字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为了揭露美国的战争罪行,张加祥多次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外出采访,跑遍了越南许多地方,也多次遭遇了险情。在《我所了解的越南》一书中,张加祥曾经详细描述了1972510日在海防市郊区遭遇美国飞机猛烈轰炸的情形。敌机开始轰炸的时候,他和分社另外两位同志正处在轰炸区的中心地带,开着车硬冲出去也许更危险,敌人一发现活动目标,一枚火箭过来就能把车和人炸得粉碎,这类例子在轰炸激烈的日子里时有发生。他们赶紧下车隐蔽,眼睁睁地看着炸弹一颗接一颗从天上掉下来,爆炸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一阵轰炸过后,立即开车就走。敌机再来轰炸,他们再次隐蔽。这样先后4次才安全冲出了轰炸区。他们有一位同志受了一点轻伤。当时,常驻越南的中国记者外出采访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危险是客观存在的。早上出去采访,晚上能不能回来,谁也没有把握。张加祥说:“但是想想我们是受祖国与人民的委托来的,宣传越南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揭露美国侵略者的战争罪行,是祖国人民交给我们的神圣职责。再说,越南人民为了抗击美国侵略,那么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有什么了不起,一旦需要,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为着正义的事业去献身呢?”正是这些坚定的信念鼓舞激励着他们自觉地承担起最艰苦、最危险的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常驻越南期间,张加祥亲身经历了越南许多重大事件,见证了中越关系的发展变化。他同越南人民一起度过了抗美救国战争最艰苦的岁月,经历了中越关系极端恶化的时期,迎接了中越关系正常化的欢乐时刻,多次参加了中越领导人高层互访的报道。他采写的大量消息、通讯和拍摄的照片由新华社总社向全国、全世界播发。19746月,他乘车往返1200多公里,应邀到越南南方解放区参加越南南方共和临时政府成立5周年庆祝活动并进行采访。从洞海市到永灵特区,他乘坐吉普车连续走了90多公里不停颠簸的搓板路。这就是被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大将称之为“印度支那最难走”的那段路。在这次采访中,越南方面专门为他配了警卫员。他们一直到了与敌战区一条小河之隔的前沿阵地。19753月底越南中部大城市岘港解放,他是前往采访的第一名中国记者,发表了《岘港纪行》等多篇通讯。同年430日西贡解放,他又是前往采访的第一名中国记者,采写的《阳光普照胡志明市》等通讯由新华社播发后各报纸广泛刊登。正因为他这些不平凡的经历,不久前中越建交55周年以及越南南方完全解放、越南实现祖国统一3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青年参考》等中越两国多家媒体的记者采访了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网上还重发了他30年前发表的通讯和照片。

在越南工作期间,从少数民族聚居的越北山区到富饶美丽的九龙江平原,从风景宜人的东部沿海到物产丰富的西部高原,越南全国64个省市几乎都留下了张加祥的足迹。越南丰富的资源,秀丽的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同她勤劳好客的人民一样,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他同越南各阶层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党政机构的部长到经济、新闻、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旅游服务等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从普通的工人农民到大中学校师生,在频繁友好的交往中结下了真挚的友谊。不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张加祥都是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行为带动人。他总是说,要学会理解人、尊重人、赏识人,让外国人从你身上看到中国人的形象和品质。中越两国许多同张加祥接触过的人都说,他的特点就是诚实,热诚待人,踏实做事。在工作和生活中,张加祥也受到越南朋友多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他每次离任回国之前,许多越南朋友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这名中国记者的深情厚谊。

1995年张加祥结束常驻越南的第三个任期回国前,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在召开中央全会期间抽空会见了他。这是越南领导人和越南人民给予一名中国新闻工作者的特殊荣誉。张加祥在《我和杜梅总书记》(收入《外国首脑采访记》一书)一文中这样写道:“1995121日下午,河内黄文树街1 - B号越共中央接见大厅里,他,越共中央总书记杜梅,越南的最高领导人,我,即将离任回国的新华社河分社首席记者,我们俩面对面开心地笑着,两双手长时间紧紧地握在一起。越南电视台和越南通讯社的记者用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了这一感人的场面。正如在场的越南通讯社社长杜凤所说,这是一次家庭式的亲切会见。”在会见中,杜梅总书记把他新出版的《为了社会主义推进革新事业》(第13集)签名后送给张加祥。杜梅说:“你在越南工作了这么多年,为越南革命事业,为越中友好事业作出了贡献。希望你今后再来越南,继续多作贡献。”同一天上午,越南国家副主席阮氏萍在主席府会见了张加祥。阮氏萍说:“你了解越南,越南语又讲得很好,不用翻译,希望你能再来越南。”

在张加祥结束第四个任期回国之前,2003318日新华社以多种文字向世界发布了“越南授予新华社河内分社首席记者张加祥友谊奖章”的消息。消息说:“根据越南政府总理的建议,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今年228日决定授予张加祥友谊奖章,以表彰他向世界各国介绍越南国家和人民以及为加强越中友好合作关系作出的积极贡献。这是中国记者首次获得这一荣誉。张加祥同时也成为迄今为止获此荣誉的第二名外国记者。”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同志对张加祥说:“越南党和国家高度评价你为发展越中友好关系作出的贡献。我们相信,今后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你都会继续为越中睦邻友好与全面合作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越南祖国战线中央主席团主席范世阅在会见张加祥时说:“你是我们越南人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你离任回国我们都感到恋恋不舍。希望你常来越南,用你的笔、用你的照相机继续宣传越南,宣传越中友好,推进越中全面合作。”越南文化通讯部和越南摄影家协会分别授予张加祥越南文化通讯事业奖章和越南摄影艺术发展事业奖章。越南有十多家报刊发表了对张加祥的长篇专访,称张加祥是“一个与越南结缘40余年的中国记者,一个几代越南人熟悉和敬重的中国朋友”。

回国以后,张加祥除了继续从事越南和东南亚问题的研究,还接受广西的盛情邀请,担任了《荷花》杂志社的顾问。中央外宣办委托广西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荷花》杂志,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图文并茂的中越双语画报,是越南人民了解中国和广西的重要窗口。越南驻中国大使陈文律称赞《荷花》杂志不愧为越中友谊的一朵美丽、纯洁、芬芳的鲜花,是促进越中友谊的桥梁。

提起故乡盐城,张加祥从中学开始就喜欢作家魏巍的一段话:“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茶淡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张加祥对故乡盐城一直怀着深厚的赤子之情。凡是同张加祥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热情、诚挚。在越南工作期间,国内许多代表团访问越南,许多企业到越南考察和开展经贸活动,张加祥都给予关心和协助,对江苏和盐城去的代表团和个人更是热情关照。1998年,为了促进盐城和越南海阳市建立友城关系,他在陪同越南摄影家代表团访问苏南之后专门为此回了一趟盐城,同盐城外办的同志协商具体实施办法。1999年开始常驻越南的第四个任期后,张加祥两次联系安排了盐城市的代表团访问越南。多年来他一直关注江动集团越南公司的开发经营情况。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就打电话给越南有关领导,或者亲自找上门去,请他们协助解决。他还安排了越南的艺术家到盐城访问,介绍了江苏和盐城的多家企业去越南经贸考察。他深情地说,从中学毕业离开家乡后,每次回盐城总是来去匆匆。真想有个机会回盐城时间长一点,到各地转转,多看看故乡,写写故乡,把故乡的人、故乡的景、故乡的变化摄入他的镜头;更希望利用他的一些优势,利用他与越南和东南亚的关系及研究成果,为故乡盐城的发展与繁荣多作些贡献。他请记者转达对故乡人民的问候,祝盐城经济不断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人民幸福安康!

                                                             二零一二年初冬

                                                                  

www.zhencang.org